[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发布时间:2019-05-08作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基础课: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专业必修课: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Java Web开发。
方向专业必修课(软件开发):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人机界面设计、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实习。
方向专业必修课(网络工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
方向专业必修课(大数据应用):Hadoop大数据开发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
INFR1003 C语言程序设计(C Language Programming)64学时 4学分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教育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该课程作为基础编程类入门课程,是后续软硬件系统开发必需的基础先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C语言的语法知识、C语言的编程结构(顺序、分支、循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念、指针和文件的使用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高级计算机语言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科学计算、数学统计和信息处理的方法,逐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ICST1804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 48学时 3学分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核心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续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先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基础、图论基础、组合论基础、初等数论知识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该课程所传授的思想和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诸多领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为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ICST1806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48学时 3学分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教育基础课,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栈、队列、数组、广义表、树与二叉树、图、查找、排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基本算法的设计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能灵活使用;学会分析研究数据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设计相应的算法;初步掌握算法的时空分析技巧,同时进行程序设计训练。该课程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ICST1808 JAVA程序设计(Java Programming) 64学时4学分
JAVA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Java是一种优秀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众多的开源项目都是用Java实现的,因此Java是程序设计必学的语言。课程内容包括Java语言基础、常用类库、异常处理、Java多线程、流和文件、图形用户界面、集合和泛型、网络编程和JDBC技术等。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和使用Java语言编写一定规模的应用程序的能力,为“JAVA课程设计”、“Java Web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奠定基础。
ICST1813数据库系统原理(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该课程讲授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关系数据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概念模型、规范化理论、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以及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模型和数据库应用技术,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库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并具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初步能力,从而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ICST1826 Java Web开发 (Java Web Development)
Java Web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动态网页生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开发基于Java的动态网页的基本知识,Web编程技术的基本思想。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Java Web的开发环境配置,能够较熟练地使用Servlet和JSP技术、MVC模式以及SSH框架等技术进行动态网站程序设计,从而培养学生B/S架构下的程序设计能力,掌握构建大型、分布式的动态Web网站的程序设计技术,为后续进行WEB开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ICST1824 软件建模与分析(Software Modeling and Analysis)
软件建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UML的词汇、语义和语法,需求分析与用例模型、系统分析与对象类模型、系统设计与对象动态交互模型,以及系统的状态模型、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和硬件体系结构模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软件建模基础思想,了解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过程,掌握系统功能模型及组成、静态模型与系统体系结构建模、动态模型与行为控制流建模,以及运用Rational Rose进行软件分析与建模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软件分析与设计成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ICST1818 软件人机界面设计(Design of Software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软件人机界面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获得商品化软件界面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掌握人机界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设计原则;了解人机界面设计的发展动向;如何用规范的方法进行软件界面的设计和评估,并掌握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和规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硬件人机界面与软件人机界面方法、理论与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利用特定开发工具完成交互性界面的设计工作。
ICST1832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实习(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actice)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实习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开发、网络工程方向)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该实习主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遵从软件工程原理、方法、技术和规范,进行移动应用程序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通过该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具有在中小企事业单位从事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并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目的。
ICST1819路由与交换技术(Routing and Switching Technology)
路由与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该课程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两项核心技术——路由与交换。路由部分包括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协议、路由器配置和基本故障排除的知识和技能;交换部分包括交换机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局域网交换技术的设计与配置,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原理及配置。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路由与交换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具有利用路由与交换技术进行网络互连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职业技能训练”及“专业实习”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达到网络从业人员中的初级工程师水平提供必要的准备。
ICST1831网络安全技术(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网络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教育必修课。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介绍网络安全概述、防火墙相关技术、网络地址转换技术、VPN技术、IPSec VPN技术、SSL VPN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介绍防火墙相关技术配置、网络地址转换技术配置、VPN技术配置、IPSec VPN技术配置、SSL VPN技术配置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的网络安全部署方法和基本的实施能力,能完成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部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规划,可以使用简单的防御手段保护中小企业的企业网,能对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进行简单的配置和管理,能排查和解决中小企业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课程可以为学生达到网络从业人员中的初级工程师水平提供必要的准备。
ICST1838 Hadoop大数据开发技术(Hadoop Big Data Development Technology)
Hadoop大数据开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应用方向的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Hadoop基本概念、Hadoop集群的搭建及配置、Hadoop集群基础操作、MapReduce编程入门、MapReduce进阶编程、项目案例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Hadoop的发展历史、重要特性和应用现状,Hadoop项目结构及其各个组件,并熟练掌握Hadoop平台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能够了解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需求,掌握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重要概念、体系结构、存储原理和读写过程,并熟练掌握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分布式编程框架MapReduce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能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学好这门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大数据开发的能力,并且可以为以后进行较深层的学习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ICST1839数据可视化技术(Data visualization)
数据可视化技术是大数据应用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数据可视化简介、视觉感知与视觉通道、数据、数据可视化基础、时空数据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高维非空间数据可视化、层次和网络数据可视化、跨媒体数据可视化、可视化交互与评估、可视化软件与工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一般原理和处理方法,能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本课程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基础理论和概念,针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介绍相应的可视化方法,并介绍可视化综合应用及实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