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专业介绍—表演系
(一)黄梅戏表演专业 专业编码:670206(五年制高职)
A、专业性质和目的
1、性质:黄梅戏表演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黄梅戏专业表演人才而设置,学制五年制高职(大专)。
2、目的:培养以掌握黄梅戏表演技能为主干,同时在歌唱、舞蹈、表演技巧等方面也有良好素质,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理论水平的专业人才。
B、专业招生要求和培养目标
1、招生要求
招收初中在校生和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学生(一般年龄不超过18周岁)。
2、培养目标
培养既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又有黄梅戏表演专业知识“一专多能”的表演专业人才,从而适应专业团体和其他艺术团体的需求。
C、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注重黄梅戏表演专业教学规律,按照黄梅戏表演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因材适教。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口传心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大课与小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戏相结合,零件教学与成品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强调实践性。
2、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掌握黄梅戏演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能文能武”、“一专多能”。适应专业团体和其他演艺团体需求。
D、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
黄梅戏唱念、身段、基训、毯子功、把子、剧目排练、吊嗓、视唱练耳、民间舞、表演技巧、声乐、化妆、毕业(论文)实践。
2、专业基础课
乐理、锣经、戏曲理论常识、影视赏析等课程。
3、专题讲座
戏曲讲座、舞蹈讲座、戏曲服饰讲座,就业指导讲座。(注各种讲座不定期举行)
(二)、黄梅戏表演(音乐伴奏方向) 专业编码:670206(五年制高职)
A、培养目标
黄梅戏音乐伴奏专业,是以培养高等级戏曲音乐演奏(伴奏)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学科,以掌握戏曲音乐伴奏技能为主干,同时具有器乐表演能力,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专门艺术人才。能适应戏剧、音乐专业院团和其他艺术团体的用人需求
B、人才规格要求
以黄梅戏伴奏专业教学规律,严格按照戏曲音乐专业教学大纲的课程要求,做到因材施教。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强调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理论水平。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我国的文艺方针、法规和政策。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艺术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4、掌握黄梅戏音乐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5、具有较熟练的演奏、伴奏、合奏的技能。
6、具有演奏和伴奏一定数量的曲目及戏曲剧目的能力。
C、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要求
招收初中在校生和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一般年龄不超过16周岁)。
2、学制:3+2五年高等职业教育。
D、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艺术概论、计算机、毛、邓、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
2、专业基础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中国音乐史、戏曲史、中国音乐作品赏析、作曲。
3、专业课程:专业(主课)、合奏课、、剧目排练、吊嗓、唱腔课、打击乐常识、毕业实践。
(三)编导专业 (戏曲方向)专业编码:670207(三年制大专)
A、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适应各类人才市场需求的实用性技能型专业专门人才,具备大专层次的文艺理论修养和较强的编导、评论、研究、写作等实践能力,主要能在电台、电视台、文化公司、文艺团体、研究所等从事一般的文艺报道和研究评论。
B、人才规格要求
1、能够独立进行编、导、策划、等工作。
2、具备大专层次的文艺理论修养,有较高的艺术编创和分析能力。
3、有良好的写作及研究能力。
4、熟悉本行业的法律法规。
5、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积极的创新意识。
6、掌握各门专业课程所教授的一定理论和专业技能;
7、培养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适应社会及人才市场要求;
C、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收应、历届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学生。
2、要求考生对本专业有兴趣,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及编创能力。
3、本专业为三年制大学专科。
D、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及教学实践等。
(1)公共基础课
此类课程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古代汉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
(2)主要专业课程:编剧理论与技巧(含名剧选讲)、导演理论与技巧(导演元素练习、导演片段教学、戏曲导演技巧、)写 作(故事、散文、小品写作、黄梅戏剧本创作、)表演理论与技巧(含台词、身段等)、黄梅戏艺术讲座、舞美设计与造型艺术。是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教学实践
每学期安排作品阶段性汇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参与各类有益的演出和比赛活动,培养其实践、和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