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高校直通车

 

 

 

已有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专业介绍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芜湖、面向长三角,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胜任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保教、研究和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预期学生毕业五年后能实现以下目标:

1.遵守学前教育专业伦理,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具有职业认同感;

2.能用科学的儿童观和保教观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3.能有效观察、评价和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4.能合理规划、有效组织和管理幼儿园保教活动;

5.能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分析研究学前教育现实问题;

6.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与动态,有比较开阔的专业视野;

7.能自我反思、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弹、唱、画、跳、讲、写、说等从事学龄前教育的基本技能,具有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践行师德

1.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伦理,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地贡献才智。

1.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学前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保教观,关注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参与的权利及个体差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儿童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儿童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2.学会教学

2.1[保教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各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知识,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

2.2[保教能力]理解教师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支持和引导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运用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整合多个领域内容、科学规划一日生活、科学创设环境、合理组织活动;具有观察儿童、与儿童谈话并能记录与分析的能力;具有幼儿园活动评价能力。

3.学会育人

3.1[班级管理]掌握幼儿园班级的特点,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规则,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创设安全舒适的班级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为人师表,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3.2[综合育人]了解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育儿童良好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获得积极体验;理解环境育人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将社会性-情感教育内容灵活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儿童;理解随机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理解家园社区共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4.学会发展

4.1[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学前教育教学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

4.2[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运用多种沟通形式和新型社交工具进行表达、互动。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学生应至少修满163学分方可毕业。

四、专业核心课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

自动化业介绍

包括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专业

自动化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芜湖、面向长三角,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胜任自动控制领域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岗位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自动控制专业领域预期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综合运用数理知识、自动化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研究自动控制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2:具有从事自动化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运营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自动化技术领域工作。

培养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跨职能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培养目标5:能够通过继续深造或其他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具备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1.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QU1.熟悉自动化领域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QU2.能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自动化领域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QU3.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了解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能够理解专业工程技术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

QU4.在工程实践中体现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认识到工程师在社会和企业组织中的作用。

3.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QU5.理解团队工作中不同角色的责任、具有协作精神。

QU6.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担任成员或领导者,承担个人责任,并协作完成团队任务。

4.沟通能够就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QU7.具有英语听说能力;具备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QU8.了解自动化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及发展动态,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个人思考和理解。

5.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QU9.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健康的体魄。

QU10.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6.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

KN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学会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合理地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

KN2.选择适当的模型描述复杂工程问题,对模型进行推理求解,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工程问题的计算。

7.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KN3.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用于分析工程问题,针对工程问题选择适当的模型、方法或者策略进行理解和表达。

KN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演和正确性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具有一定的创新见解或交叉学科的应用。

8.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KN5.能够用图纸、报告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KN6.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工艺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9.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KN7.能够针对工程问题,基于工程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分析现有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设计合适的仿真实验或者测试方案,包括场景、设备、技术指标和数据搜索工具,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KN8.能够实现仿真实验或测试方案,并对仿真、测试或实验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的结论,并用于调整系统或功能单元模块。

10.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测量,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AB1.学会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现代软硬件工具、信息技术工具,理解其局限性。

AB2.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软硬件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模拟和仿真。

11.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AB3.具备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基本素养。

AB4.熟悉与自动化相关的技术要求、标准规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2.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AB5.理解并把握工程相关的管理原理,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AB6.理解并把握自动化相关的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本专业发展的能力。

AB7.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AB8.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和文献工具,适应本专业发展。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学生应至少修满188.5学分方可毕业。

四、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等等。


             机器人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芜湖、面向长三角,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能从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整机开发、关键零部件研制、机器人集成应用,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和维护等岗位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机器人工程专业领域预期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解决机器人工程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2:能够在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

培养目标3:能够从事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4: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培养目标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机器人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器人领域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QU11.熟悉机器人领域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QU12.能评价针对机器人领域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机器人领域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QU2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了解电子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能够理解专业工程技术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

QU22.在工程实践中体现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认识到工程师在社会和企业组织中的作用。

3.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QU31.理解团队工作中不同角色的责任、具有协作精神。

QU3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担任成员或领导者,承担个人责任,并协作完成团队任务。

4.沟通能够就机器人领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QU41.具有英语听说能力;具备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QU42.了解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及发展动态,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个人思考和理解。

5.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QU51.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健康的体魄。

QU52.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6.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器人领域工程问题。

KN1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学会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合理地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

KN12.选择适当的模型描述复杂工程问题,对模型进行推理求解,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工程问题的计算。

7.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器人领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KN21.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用于分析工程问题,针对工程问题选择适当的模型、方法或者策略进行理解和表达。

KN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演和正确性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具有一定的创新见解或交叉学科的应用。

8.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机器人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KN31.能够用图纸、报告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KN32.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工艺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9.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器人领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KN41.能够针对工程问题,基于工程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分析现有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设计合适的仿真实验或者测试方案,包括场景、设备、技术指标和数据搜索工具,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KN42.能够实现仿真实验或测试方案,并对仿真、测试或实验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的结论,并用于调整系统或功能单元模块。

10.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器人领域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机器人领域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测量,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AB11.学会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现代软硬件工具、信息技术工具,理解其局限性。

AB12.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软硬件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模拟和仿真。

11.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器人工程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器人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AB21.具备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基本素养。

AB22.熟悉与机器人相关的技术要求、标准规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2.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机器人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AB31.理解并把握工程相关的管理原理,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AB32.理解并把握机器人相关的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本专业发展的能力。

AB4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AB4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和文献工具,适应本专业发展。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学生应至少修满179学分方可毕业。

四、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设计技术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建模与仿真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等课程

更多专业:https://wjzsb.ahnu.edu.cn/zyjs.htm